建立自行車設置標準,交通部研訂參考手冊,五經典路線先納入
更新日期:2009/06/18 21:35
為了提供各縣市政府設置「自行車道」的標準,交通部「運研所」研訂完成「自行車道系統規劃設計參考手冊」,目前正推動的「東部五條自行車經典路線」,將依照這項新標準建置。未來自行車道的寬度、淨空和路面,都有標準可以依循。 (彭群弼報導)
運研所表示:自行車道的設計及設置,目前並沒有一套標準,為了建立全國一致性的服務品質及標示,完成編印了自行車道系統規劃設計參考手冊,提供相關機關所有的標準及設計規劃的流程,並保留一定彈性,例如自行車道的編號名稱,讓地方政府可以自行發揮,又可以保持一定的服務水準。運研所指出,自行車道規劃必須符合「安全」及「連續串聯」為前提,自行車視為「慢車」,依照通行的條件,可分為享有單獨路權的專用道,與行人共用,與汽車共用等三大類,12種型態。可依照各地不同的道路條件,選擇使用。
運研所並訂出自行車道的基本要求,專用道,單一車道寬度不少於1.5公尺,最低標準為1.2公尺,雙向車道不少於2.5公尺,最低標準2公尺。與行人共用的自行車道,寬度最好在2.5公尺以上,最少也不低於兩公尺,行人,自行車汽機車在同一個平面道路,寬度應該保持在四公尺以上,如果與汽機車共同使用一個平面車道,路寬應該在四公尺以上,至於自行車的淨空高度,建議2~2.5公尺,如果與時速六十公里以上的汽機車共用同一個平面道路,建議採用分隔帶的方式,確保自行車騎士的安全。
此外,運研所也規劃的標誌的使用,例如未來每五百公尺就有一處道路編號系統的編碼等等進行規範,並針對設施的多寡及空間條件,訂定五種等級的自行車補給站,將來會陸續納入現有,以及興建補給站,目前正在積極進行的東部五大經典自行車路線上,包括觀光局旅遊服務中心,花東線台鐵車站,花東地區的警察派出所,等既有設施,會陸續加入補給站的行列。未來也會針對缺乏休息地點的路線上,開設補給站。但具體設置的數量還需要研議,以最起碼的第一級補幾站,面積要有5~5平方公尺提供維修設備,洗手台,初級的外傷醫護藥品,檢疫休息空間。最高等級的補給站,甚至提供住宿的服務。
公告版位
- Jun 19 Fri 2009 11:13
建立自行車設置標準,交通部研訂參考手冊,五經典路線先納入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