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鄭臺灣船99年4月首航 國家地理頻道全球放送

NOWnews 更新日期:2009/07/30 01:09 記者慶正/臺北報導

臺南市長許添財、國家地理頻道亞洲區資深副總裁暨臺灣區總經理蔡秋安29日正式簽約,拍攝「17世紀臺灣船復原重現計畫」國際紀錄片,將完整紀錄全臺首艘全比例打造的明鄭時期武裝船艦「臺灣船」從建造到航行的過程,並向國際播映台灣獨特航海冒險軌跡。

17世紀鄭成功打敗荷蘭人所用的古船,是臺灣威震東海的象徵。文建會主委黃碧端表示,「臺灣船」的建造意義深遠,未來完工之後,將會依循當年鄭成功航海路線航行,透過航站的停靠,讓我國的文化藝術、文學作品得以宣揚,這是個讓人期待的美麗願景。

文建會期望這支紀錄片能透過國際媒體的拍攝觀點,紀錄臺灣400年前的重要歷史時刻,讓臺灣的歷史文化與國際接軌,開啟更多文化創意產業的國際交流機會。

由文建會補助臺南市政府辦理的本項計畫,是以日本長崎縣平戶市松浦史料博物館《唐船之圖》畫卷中發現的臺灣船圖像為藍本,由臺南市政府邀請海洋史及造船史學者專家考證,並請安平港木造船老師傅親自操刀建造,造船過程並開放民眾參觀。

台南市長許添財指出,「臺灣船」計畫是以文化歷史為主軸,打造臺南市成為臺灣新文藝復興基地的三部曲之一,今年2月15日安放龍骨開始建造,預定明年4月首航金門,重返鄭成功航路,扮演城市親善大使,行銷臺灣。

他強調,國家地理頻道的紀錄片與形象短片,將為臺南市打造獨特國際城市形象,並且凸顯文化觀光、科技創新、人才培育、生態永續等城市發展方向。

記者會現場並以30比1的臺灣古戰船模型,由高齡82歲的國寶級臺南安平木造船老師傅許欉,具體示範這艘由專家學者考證文獻史料所打造的臺灣古船精細優異的造船工法。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朱浤源表示,本計畫開啟自前教育部長吳京的推動,不過現今執行細節已多所修正,仿古程度只有50%,未來航行安全、以及維修保護等後續作業,仍需妥善規劃。

曾駕駛太平公主號遠征美洲的航海家劉寧生,將協助培訓臺灣船首航船員,他指出,臺灣船的復原程度與航行安全並沒有直接關聯,「古船是文化的載體,未來應該擴大航行停泊城市,作更多的城市外交。」

國家地理頻道亞洲區資深副總裁暨臺灣區總經理蔡秋安表示,這部紀錄片長度1小時,預定2010年11月在臺灣首映,接著在亞洲地區30多個國家播映。

「將揭開鄭成功船隊驅趕歐洲殖民者,改變亞洲歷史的重大秘密,以及分享臺灣古船重建者的無比熱情。而透過把這獨特的臺灣故事帶向全球,具體展現了國家地理頻道深耕臺灣、行銷臺灣的決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v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