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機場60年 2度谷底見生機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10/04/15 09:55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15日電)松山機場將在16日舉辦60週年慶,回顧過去1甲子,因開放天空及兩岸直航,讓營運2度從谷底見到生機。

松山機場在民國39年成立,是台灣第1個國際機場,早期國際航線只有民用航空隊經營的台北到香港,國內航線是復興航空開台北到花蓮線,旅客人數都很少。民國50年後,國內及國際航線陸續增加,旅客量才開始成長。

根據交通部民航局統計,民國50年國內及國際航線旅客量為13萬6000多人次,民國58年首次突破100萬人次,民國62年破300萬人次,民國67年再成長到623萬3000多人次,民航局認為,在還不流行出國旅遊年代,機場旅客量的成長也見證台灣經濟起飛。

民航局台北航空站最資深員工張彩杏在機場工作近40年,她說,30多年前能到松山機場搭機是很風光的一件事,當時還不流行出國旅遊,國際線旅客多半是學生、政府官員或商務人士。

張彩杏回憶,當年松山機場還有專門賣花圈的商店,親友送機時,都會買個花圈為搭機者掛上,機場也常常上演淚別的畫面。

從民國50年到67年,包括新加坡航空、西北航空、國泰航空、泰國航空、菲律賓航空等外國航空公司陸續加入松山經營國際航線,最多時有14家國外航空公司飛航;國內航線由華航、遠東、復興及台灣等航空公司經營。

早年出國一趟不容易,往往一別就是好幾年,松山機場還設了可看飛機的收票觀景台,搭機者入關後,送機的親友幾乎都會到觀景台,邊揮手邊看著飛機起飛。

後來因松山機場愈來愈擁擠,政府興建中正國際機場(後改名桃園國際機場),並在民國68年啟用,從民國68年到75年,松山機場旅客量因少了國際航線大幅下降,年旅客量只剩約200萬人次左右。

民國76年,政府實施開放天空政策,民間紛紛成立航空公司,國內線載客的航空公司最多達7家,約有10年時間,台灣國內線的天空很熱鬧,民國84年破1000萬人次,86年旅客量達到最高點1500多萬人次。

民國87年開始,松山機場國內線旅客量逐年下滑;到民國91年,跌破1000萬人次,之後1年不如1年,民國97年高鐵通車後情況更慘,西部線陸續停飛,旅客量跌到310多萬人次。

就在松山機場光環日益黯淡時,政府在民國97年底實施兩岸直航,接著進一步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民國98年8月,兩岸航班不但增班,還從包機變定期,松山機場旅客量又漸回籠,民國98年有313萬人次,連免稅商店也重新進駐。

雖然松山機場的旅客量還未回復到以往水準,但因已看到生機,且今年10月預定開航松山飛上海虹橋、日本羽田及韓國首爾金浦機場,民航局長李龍文相信,松山機場風華再現指日可待。99041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v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