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國際 台灣工藝設計放異彩
![]() |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0日電)為提振台灣工藝時尚產業產值,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推動 5年計畫,媒合人才與作品走入國際大展,今年已在米蘭大放異彩;接著,教育與國際產銷將齊步走,穩健紮根代代傳。
日前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開心展示台灣工藝時尚第二度參加全球矚目的2010年米蘭國際家具展成果,繼去年首度參加米蘭展,打響名號之後,第二次參展的台灣時尚工藝,今年即進入焦點展場「三年展中心」展出,並讓國際媒體及專業人士嘖嘖稱奇。
這項初步成果,回應了設計界產官學近年來呼籲台灣時尚工藝必須加速融入國際市場腳步的期望,也揭示了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自96年起推動的 5年產值躍進計畫的初步成果,後續發展令人期待。
運籌帷幄此計畫的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林正儀說,「產值不是即刻可量化呈現的,質必須先紮穩。」
而他的企劃預計用5年時間,讓台灣工藝時尚產業年產值從目前新台幣620億元,攀升至720億元以上。
第一步是96年先廣發邀函,海選設計師與工藝師的作品及人才,為台灣步入國際大展做好準備,並定位台灣工藝時尚品牌為Yii,意旨「易」、「藝」及「意」。
97年首度以台灣館參與巴黎國際家飾用品展;98年同步參與米蘭國際家具展及巴黎國際家飾用品展,台灣竹椅因此揚名海外,其中工藝師陳高明所製竹椅即要價5000歐元,約新台幣23萬元。
林正儀藏不住欣喜之情表示,今年的參展作品約計百件原創作品,更是嘉評如潮;其中英國攝影與影片報導者、同時也是英國著名視覺藝術家及設計師,以及創辦多家網路媒體公司的Sally Titterington並誇讚,台灣館作品是她記錄米蘭展10年來最精彩的一次,更勝日、韓,但過去不見台灣作品展出。
精采之處源自諸多努力。林正儀說,為了今年的國際策展,特地聘請擅長運用光影的荷蘭設計師 Bas VanTol統籌設計監造展場,並邀請設計先驅Gijs Bakker擔任創意總監。
Gijs Bakker 跟林正儀說,他從沒帶領過設計師與工藝師都是同一國籍的團隊,許多技法他也很陌生,但他傳授參與國際展經驗的精髓,要求作品要有地方文化特色,並要與簡單、實用的國際路線結合。
各項軟硬體準備得當;林正儀說,最後呈現的作品,因為有台灣文化特色,又簡單、實用,台灣館作品於是吸引多家國際主要媒體爭相報導,買家與設計界更是好評不斷。
例如由廖柏晴設計,名為「書法」的櫃,現場即有人出價新台幣 100萬元欲收藏。展出子計畫之一的砌磚計畫系列作品,更吸引LV邀約與工藝師合作技法,再創LV新品新元素。
他強調,子計畫之一的作繭計畫中,由王俊隆與陳高明以繭為意象,創作的沙發系列,最是獲得讚賞。
他預計,今年米蘭參展初步產值已約新台幣6000萬元,但後續將公開招標,誕生 Yii的產銷總代理商,要透過專業經銷運作,統籌行銷 Yii所有展品成為國際精品,否則作品各別在市場流通,將遭仿、打壞行情,難以再進行下一步的創作。
國際知名設計師聚集歐洲,設計師們也常說,作品不是設計師一人完成的,沒有歐洲這些根基紮實的工藝師,作品無法完美呈現。
已深入產、學界培養工藝人才的陳高明即呼籲,台灣的教育要多些美工科培育工藝人才,也需要多些政府招標案讓工藝師參與,如此美學才會成為生活的一部份,人才也得以發揮長才並世代傳承。990620(圖說:以「繭」為意象的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