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歷史生態 台江國家公園風華多樣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09/12/28 14:09

(中央社記者謝佳珍台南28日電)連綿不絕的魚塭、茂密的紅樹林形成水上綠色隧道,天空不時飛來候鳥,還有北方飛來度冬的黑面琵鷺,沙地上有種類繁多的招潮蟹,豐富的生態、地形景觀是台江國家公園最大特色。

從2001年11月台南市長許添財競選時提出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列為國家公園的政見開始,歷經8年,無數次公聽會、現勘、規劃、溝通與開會審查,台灣第8座、也是第1座由地方主導催生的台江國家公園,今天揭牌。

台江國家公園北以台南縣將軍鄉青山漁港南堤為界,南至台南市鹽水溪南岸安平堤防,東側沿著台南縣七股潟湖堤防,西邊至各沿海沙洲。陸域面積4905公頃、海域3萬4405公頃,合計總面積3萬9310公頃。

和陸域面積1萬1455公頃的陽明山國家公園、陸域面積1萬8083公頃的墾丁國家公園相比,台江國家公園面積不算大。不過,台江國家公園是所有國家公園中,唯一將河海交界的濕地生態系作為保育標的與特色的國家公園。

台南沿海一帶於17世紀時稱為台江內海,是個大潟湖,數百年來由於曾文溪改道、堆積作用旺盛導致陸地浮現,海岸線產生明顯變化,演變而成現在的七股潟湖、四草湖、鹽田及魚塭等濕地景觀,這段滄海桑田的變化過程,是台江國家公園沿海地形最大特色。

台江國家公園分為生態保護區、特別景觀區、史蹟保存區、遊憩區、一般管制區與海域一般管制區。

曾文溪口濕地、四草濕地兩大國際級濕地位於生態保護區內。瀕臨絕種的黑面琵鷺每年10月會從韓國、中國大陸千里迢迢飛抵曾文溪口濕地過冬,一直待到隔年3至5月陸續飛離。

黑面琵鷺帶動賞鳥風氣,台南縣政府於附近設置賞鳥亭,提供高倍望遠鏡供民眾觀賞。台江國家公園解說員蔡金助說,全球黑面琵鷺2041隻,今年來台度冬的超過一半,達1219隻。

不只黑面琵鷺,台江國家公園內常可看到候鳥在天空飛翔,白鷺鷥在紅樹林上停歇,成為鳥類的天堂。

搭乘生態觀光船來到大眾廟後方的四草生態保護區,這裡是絕佳的紅樹林自然觀察區,也是高蹺(行鳥)的繁殖區。不到200公尺的水道兩岸,海茄苳、欖李、紅海欖等紅樹林植物蓬勃生長,宛如「水上綠色隧道」。

坐在膠筏上,陽光不時從茂密紅樹林中透進來,枝頭上不時可見白鷺鷥,沙地上還有招潮蟹、彈塗魚,這裡的招潮蟹種類有10種,是全台灣數量最多的地區。

位於台南縣七股鄉的七股潟湖面積約1350公頃,是台灣最大的潟湖,生態資源豐富,再加上居民曬鹽、養殖產業經濟,形成多樣景觀。從潟湖旁的觀海樓眺望四周,潟湖與鹽田景致、落日餘暉的美景,盡收眼底。

道光2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為防英軍進逼台灣,清廷責成時任台灣兵備道的姚瑩所建的四草砲台位於史蹟保存區內。四草砲台是二級古績,目前砲已失,所遺留的砲孔周圍由紅磚鑲砌,現已成為鎮海國小的圍牆。

四草砲台旁的大眾廟香火鼎盛,廟後方的竹筏港舊道在百餘年前是運送民生物資的人工渠道,是漢人在台灣第1條人工運河。

台江國家公園是台灣第8座國家公園,不僅擁有先民移墾歷史、蘊涵台灣歷史獨特文化資產,更具備國際級濕地的重要生態資源,是座具備歷史、自然、產業特色的國家公園,可發展富有文化歷史氣息的特色生態旅遊,也可進一步帶動當地觀光發展。98122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vin 的頭像
    Kevin

    廣告和演藝案子

    Kev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