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備國防智庫進行兩岸軍事對話 楊念祖:尚缺戰略指導
國防部今(2)日上午表示,「國防智庫籌備處」昨日已開始運作,下轄於整合評估室,預定本週正式掛牌對外公開。國防部副部長楊念祖說,智庫定位為行政法人,將立法編列預算來運作,而兩岸軍事交流目前尚不是「國防智庫」的中長期目標因為缺乏政府總體的戰略指導,機制設計中與中國大陸交流的相關登陸規範「都沒有在規劃項目中」,一軌或是二軌的問題「並不存在」。
國防部整合評估室主任廖榮鑫中將上午指出,「國防智庫」結合整評室與國防大學能量,由兩方面共同遴選適當人員共同編成「國防智庫籌備處」,目前已有1名法務人員與4名研究助理,都是對外招考,學歷在碩士學力以上,外語能力佳。
廖榮鑫說,「國防智庫籌備處」將推動智庫設置條例法制化,並發行「國防戰略情勢雙週報」、「戰略與評估雙月刊」,5、6月起即可出版相關文件,作為對外研究與交流之對話平台。
他指出,「國防智庫」自前任部長唐飛時代就已開始研擬籌設,李傑部長時代則明確指示朝財團法人運作規劃,而2009年,雖然政策方向也是朝財團法人方向規劃,向行政院提出後,獲裁示改為行政法人,採軍備局中山科學院模式,將立法編列預算,獨立運作。
在未來目標方面,廖榮馨說,「國防智庫」還將辦論壇、研討會,促進國防部與國內外智庫交流,推動區域安全合作並達成政策溝通,凝聚國際友我力量。
廖榮鑫說,「國防智庫」的最大規模如果如預期獲立法通過,將會有40多人的員額編制,預算應可比照政大國關中心類似規模有1.5億元以上。「國防智庫」將下設4個組,分別是解放軍研究、國際安全、國防戰略、交流與秘書處,其中解放軍研究將由政戰學院解放軍為主力。
在人力規劃部份,「國防智庫」的一半人力將來自文人,而軍人赴外國攻取博士後,將在智庫進行一年研究,但不支薪,其中也會有退役將領,但會有旋轉門規範限制。
國防部副部長楊念祖為「國防智庫」定義指出,「國防智庫」的方向是希望能提升決策品質、培養精英與專業人才、影響民意以及整合資源引導投入方向,研究會聚焦在和平安全研究、國家利益、國家安全等,與西太平洋等國際智庫交流接軌。
對於設立智庫是否是準備面對兩岸商談軍事互信機制,楊念祖說,是有些想法,但是目前尚不是「國防智庫」的中長期目標;軍事安全互信或是信心建立機制是可以納入和平安全研究,但是此方向或者是尋求國際支持,是一個戰略選擇,可是目前仍缺乏政府總體的戰略指導,因此必須配合政府未來施政目標決定。
楊念祖強調,在他個人的構想,應支持「國防智庫」獨立研究的能量,可以類似國內中研院或是美國國會研究處,不要受行政部門的太多干擾;對於外界可能質疑「國防智庫」會做出不符合行政部門想法的研究而收到壓力,影響其公信力,他說,這要看做出的研究是怎麼樣來決定,即使受到壓力,但一定要獲得公共輿論的支持。
楊念祖還說,「國防智庫」與國安局的外圍基金會以及前總統李登輝私人的台綜院「是不一樣的」,因為「國防智庫」是以整體國家安全利益為目標,未來是過透明的立法程序來成立,有公共責任,也有公共的參與與監督。
對於是否爲兩岸軍事交流鋪路,楊念祖也強調,在「國防智庫」的機制設計中,與中國大陸交流的相關登陸規範「都沒有在規劃項目中」,目標純粹就是找出好的專業人才在最少的行政干預下,去進行獨立研究,一軌或是二軌的問題「並不存在」。
對於「國防智庫」未來會獲得政府授權進行兩岸軍事交流對話,廖榮鑫說,如果研究能量不足,未經時機成熟,未獲政府授權,這些都是很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