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早上,我搭捷運去了一趟【大坪林捷運站】

在台北車站搭上新店線的捷運時,車廂算滿空的,所以我選了個面對行車方向近窗的位置坐了下來 這位置的前方另外有兩個跟車門平行的位置,所以在我正前面剛好坐了一個阿婆

我落座的時候,她正好在講電話。 大家也知道我這人最喜歡偷聽人家講話。 哈,其實是老太太講電話本來聲音就很宏亮,就算我沒有刻意想聽,我還是注意到她在說著:「哎呀,真不好意思啦 我剛剛坐錯車了! 你們再等我一下! 是啦,我真糊塗,搭錯方向,搭到要去南勢角的車子,又繞去民權西路才換到對的車 真的再一下就到了! 歹勢、真的歹勢(對不起)啦!」,講完這段後她就掛了電話

畢竟就坐在我前面,我雖然沒有刻意想看她,可是很明顯後來的車程上她是一整個坐立難安 東張西望不說,也頻頻盯著旁邊門上的跑馬燈在看 但反正我也幫不了甚麼忙,所以只是默默的透過平板上網。

等到車子快接近萬隆站的時候,她突然轉頭過來問我:「欸年輕人啊,你知道到新店區公所還要多久?」

(台北市捷運路線圖,提供給對台北捷運不熟的讀者參考)

我平常很少坐新店線的車,所以其實不確定每站的車行時間大概要多久 不過萬隆到新店,印象中大概是四到五站。 所以我就跟她說,『可能還要十到十五分鐘左右喔。』

她一聽,嘴張得大大的 然後開始很努力地跟我解釋(或說明),她剛剛在前一段的行程中如何迷了路,坐錯了車。 朋友現在正在新店區公所那邊等她,而且車子停在紅線上,要是還要多花十多分鐘的話,她朋友肯定會罵死她的

聽了這情境,我雖然很同情,可是畢竟我沒辦法讓車行速度改變啊,似乎也只能安慰她一番了 結果我安慰的話都還沒機會說出口,她就又急忙轉頭問我隔壁一個穿著制服的高中男生,「弟弟、你覺得我們到新店區公所還要多久啊?」

這高中生冷冷地回答:「別擔心,只要五分鐘就到了!」 聽那語調似乎有點覺得,隔壁這位大叔搞不清楚狀況,亂回答是幹嘛

那阿婆一聽只要五分鐘,馬上眉開眼笑,表情也就安心了起來。

這時候,因為快接近大坪林站了,看她似乎終於開心了,我也就沒再多說甚麼。 收拾東西就下了車 等到下車時回頭一望,看那阿婆還是眉開眼笑的,露出一副【問題終於解決了】的輕鬆表情。 車門一關,車子啟動後,她也就從我視線中消失了…

------

為何講這故事呢 因為這個平凡的問路故事,其實有幾個非常大的【管理意涵】。 各位專案工作者,或許能從中得到幾個啟發

啟發一,大部分人在預估上都是偏樂觀的

在沒有KPI或是工作報酬等雜訊干擾時,當你問一個人做某件事情的預估完成時間,大部分人會傾向給你一個偏樂觀的數字
這原因是甚麼? 原因在於下面這五個心理驅動因子:
心理上 
1. 我們想討好別人。 
2. 我們傾向忽略細節。 
3. 我們容易淡化風險的機率。 
4. 我們害怕講太長的時間,詢問者會小看自己 
5. 我們非常想做那件事,怕數字太高會嚇退詢問者

這在工作上是這樣,在捷運上的那位同學也是如此 那位高中生雖然充滿了正義感,很希望能安慰阿婆。 可是很顯然他的預估是偏樂觀的,就算當時已經接近大坪林到新店區公所只剩兩站了,可是我猜五分鐘後阿婆還是不會見到朋友。 因為高中生很顯然只預估了捷運【到達】新店區公所的時間,可是阿婆並不是下了捷運就完成目的了 她還得穿過長長的地下道,等電梯、搭電梯上樓、出站、走到大街上還得找到他朋友。 這一切加上車行時間後,是不可能在五分鐘內完成的。 事實上,你若要批評的話,連我自己一開始講的10-15分鐘都有可能偏樂觀了…

啟發二,多問兩句,未必是想聽真相,只是想聽自己想聽的答案

阿婆聽了我的答案不滿意,於是又問了高中生 你可以認為她是想【多方尋求】看法。 可是若是想做這樣事情的人,【最少會問三個人】。 畢竟總要有兩個近似的答案,才能分辨誰的預估較精準

可是阿婆並沒有連續問三個人,在高中生給了一個符合期待的時間後,她就停止詢問了 事實上,這行為在工作場合也常常發生 老闆問了一個時程預估,聽了搖搖頭。 覺得時間太久了,請你回去【想想辦法】。 這時候,並非他覺得這時程預估的不正確,單純只是他不喜歡這答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vin 的頭像
    Kevin

    廣告和演藝案子

    Kev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