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內容:

基因食品絕對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在1972~1974年間就發生了全球首次的糧食危機,全球搶購糧食的結果是糧價飆漲兩倍,缺乏外匯購買力的缺糧國家遭到挨餓,這些國家約有四分之一的兒童因此營養不足而發育不良,那兩年的嬰兒死亡率是發達國家的五倍;在二十三年後的一九九五年響起了第二次糧食危機的警報,穀物和小麥及稻米通通減產,都是最近十五年來的最低點;雖然基因食品可能含有潛藏的危機,但基因食品對全球也有不可磨滅的貢獻,有了它的存在可大量提高糧食的產量,減少因為糧食不足而帶來的飢荒,以及隨之而來的動亂,但是反觀而言,有能力發展基因食品的技術幾乎是富有且先進的國家,一旦此技術完全成熟,得利者還是原本的富國,於是貧富的差距更形加大,糧食的主導權將會落在這些國家,不再是由自然因素來控制,在得利者不願放棄原本的利益下,人為的糧食問題仍舊沒有解決,基因食品其實是一把雙面刃,既可使糧食不會缺乏,也可使貧富差距拉大,而且以目前的科技而言,也還不能斷定基因食品是否會對人體產生副作用,在英國阿伯丁的一位資深生化學家普茲泰 (Arpud Pusztai) 針對基因改造食物的安全性所做的實驗發現將基因改造過的馬鈴薯餵給老鼠吃,結果發現老鼠胃壁增厚,胃腺窩增長的現象。這些現象意味著可能罹患癌症的機率增加,研究更加發現,老鼠也出現免疫力降低,頭腦萎縮的現象,另外,胸腺、腎臟、腸、脾臟也都有不良影響跡象,並且最引人注目的,還是認為基因食品將對人體健康形成破壞性影響的觀點:既然牛在改變了自然喂養方式之後能引起狂牛症,並最終將其傳染給人類,那麼怎麼能保證非純自然發生的基因食品就是安全的?普茲泰的實驗正好給這一觀點加上了有力的注腳;然而,爭論歸爭論,事實上此類基因食品早已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黃豆是60%加工食品的原料,而世界最大黃豆出口國─美國,在原料出口前已經將普通黃豆和基因改良黃豆摻雜在一起了,而商家沒有義務註明哪些食品是基因改良食物的衍生物,亦難以逐一標明各食物成份是否為基因改造產品,從嬰兒牛奶、麵飽、湯料到麵食,人們每天都在不知不覺地食用著基因改造食品,基因食品對世人來說是喜是憂,科學家對此仍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可以肯定的,作為一項新興的技術,無論是英國還是其他國家,都不會在基因食品研究領域退縮的,更何況基因食品也不全都是壞處〈產生副作用,引發癌症〉,此項技術也同樣有好處〈增加糧食,降低因飢餓導致的死亡率〉,因此對基因食品研發的態度應該要是積極正面的,靠著科技不斷的進步來消除社會大眾對基因食品會產生副作用的疑慮,而目前能做的就是有效落實標籤制度〈在含有基因食品的包裝上註明此為基因食品〉,並利用各種管道說明基因食品會對人類所產生正反兩面的影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vin 的頭像
    Kevin

    廣告和演藝案子

    Kev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