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歐元的起源
─歐元的符號 ,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希臘語文中的第五個字母中間再橫劃兩行,後者代表(幣值的)穩定性,日後可望與代表美元的$,在金融市場分庭抗禮。紙鈔上的「EURO」字樣,將以拉丁及希臘兩種文字並排印製。雖說第一波採用歐元的國家當中,並不包括希臘。
─紙鈔的總值達一百廿億歐元,面值將分成五元(灰色),十元(紅色),廿元(藍色),五十元(橙色),一百元(綠色),兩百元(褐色),及五百元(紫色)七種。這七種面值的紙幣上各印有代表歐洲歷史上七個不同年代主要建築風格的圖案─古典式、羅馬式、哥德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玻璃帷幕等廿世紀時期風格。紙鈔正面的圖案設計重點是窗子及通道,象徵開放及合作精神,背面的圖案設計則有象徵溝通的橋樑。
由十五個國家組成的歐盟(European Union;EU)在1995年擇定歐元(Euro )為其將來使用的單一貨幣名稱,並積極規劃推動相關事宜,1998年3月25日歐盟執委會宣佈,在十五個會員國中已有十一個國家符合歐元的規定,1998年5月2日在北京布魯塞爾舉行特別高峰會議時,並確定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和芬蘭等十一個會員國為首批參加歐元的國家,將於1999年1月起正式啟用,並推選歐洲貨幣機構(European MonetaryInstitute;EMI)總裁杜森柏為7月1日設立的歐洲央行首任總裁。此外,尚確定參加歐元的十一個會員國之雙邊匯率,並將維持該匯率至1999年元旦。
1993年11月1日生效之歐洲聯盟條約正式規定,歐盟將於繼完成1992年單一市場計畫之後,進一步建立「歐洲貨幣聯盟,簡稱EMU」。所以,EMU將使歐盟逐漸取得貨幣主權,推動共同貨幣政策,形成更高階段之經濟整合組織。 EMU之目標在於建立一些指導原則以健全歐盟及其會員國之財政及貨幣、改善國際收支平衡、穩定物價、促進經濟平衡發展及會員國經濟合作關係。EMU之策略 則包括:建立歐洲中央銀行、推動固定匯率機制、發行歐元及調和會員國貨幣政策等。歐盟將於1999年正式發行歐元,並預定於2002年取代會員國貨幣,形成單一貨幣。歐盟會員國加入EMU的四大條件:一、會員國之通貨膨脹率不得超過通貨膨脹率最低3個國家之平均水準之1.5%。二、各國之利率不得超過利率最低水準國家之2% 。三、各國政府預算赤字與負債總額分別不得超過其GDP之3%與60%。四、參加ERM實施窄幅(上下2.25%)浮動匯率制度至少已兩年之會員國。
二、歐元對美國的影響
針對歐洲單一貨幣歐元的發行,美國政府表示,歐元發行成功歐洲和美國將兩蒙其利,美國金融界亦表歡迎,認為有利金融市場操作,不過若說歐元會取代美元變成國際通行貨幣,美國則認為言之過早。
對歐元的發行美國政策圈雖討論不多,但前柯林頓政府對其帶動強勁歐洲經濟前景表示審慎樂觀,也認為它對美國經濟有利,美國證券業協會發表一份研究報告聲稱,歐元將為美國經紀商帶來新的商機,包括購併、合併和高收益公債等業務的經營。
但美國投資專家認為,有關歐元將成為世界各國外匯存底所選擇貨幣的預測,毫無根據。紐約肯特費滋拉德投資公司負責人盧尼克說,歐元猶如一個剛開始成長的小孩,須要四十年才能成為各國所接受的儲備貨幣,其他說法都是不可行的。專家指出,有些第三世界國家如埃及、約旦和摩洛哥,可能將目前釘住美元的匯率政策,改成釘住歐元,但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孟迪爾持相反看法,他表示第三世界國家不可能立刻湧向羽翼未豐的歐元。他指出,要將美元轉換成歐元,必須對新設立的歐洲中央銀行政策先有信心。歐洲中央銀行成立後,有許多問題待解決,如審核各國預算是否符合馬斯垂克條約規定,歐元對各國貨幣的匯率,各地區不同的經濟成長率、貨幣政策如何制定等等。至於貨幣政策,因利率影響一切,從借貸到創造就業機會的速度到通貨膨脹率,所以如何為歐元制定利率,就十分重要。歐元剛開始的利率將特別難訂定,因為歐盟各國利率差異甚大,如德國約百分之三‧三,愛爾蘭約百分之六‧七五。
還有一個公債問題,歐洲貨幣聯盟應以那一個國家的公債為基準,尚未決定。有一說是德國公債,不過德國銀行有意保護自己的市場,因此,美國金融專家認為歐元尚有障礙未除,而且在歐元發行後,他們表示,美國人不希望見到歐元過於疲弱,尤其在日圓正節節下滑之際。不過,歐元發行後,使用歐元的地區將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金融市場。美國投資人正虎視眈眈的注視著可能會有豐厚利潤的歐洲股票和債券市場。
三、歐元對世界的影響
如果你住在歐洲,歐洲單一貨幣聯盟的發展幾乎天天是媒體的頭條新聞,但是歐洲以外的地區,就很少談論了,歐洲單一貨幣的形成將是1970年代固定匯率被打破以來,世界金融體系最大的一次變革,其影響性是不容忽視的,未來可能使得全球匯率的波動性增高。
在這個資金無國界的時代,歐洲單一貨幣制度建立之後,對於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極大。世界經濟學院(IIE) 〈位於美國華盛頓的一個智庫〉預測,一旦歐洲貨幣聯盟建立〈EMU〉,西元2000年以後,全球的金融資產將有三至四成會以歐元方式持有,約四至五成以美元持有,其餘可能是日圓和其他貨幣,亦即將有五千億至一兆美元的資產由美元轉換為歐元,未來歐元勢必成為全球第二大國際貨幣。
因此,歐洲單一貨幣對於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可以從兩個因素來分析,一是歐元會不會成為全球主要的準備貨幣?二是歐元是否會使得全球貨幣體系更加穩定或是波動更大?這些問題正是國際貨幣基金(IMF)所關心的。世界經濟學院〈IIE〉的院長柏格斯坦(Fred Bergsten)說,儘管有正反兩面不同看法,歐元無疑將成為全球第二大貨幣。他指出,衡量一國貨幣的影響力主要從這個國家的相對經濟規模和貿易規模來看,歐元在這兩方面的實力都不可小看。舉例來說,歐洲聯盟的出口總值居全球出口總值的三分之一,稍稍高於美國;就全球貿易量分析,歐盟的貿易總值也大於美國,歐元如果順利整合成功,未來勢必成為重要的國際貨幣。
雖然歐元未來將成為強勢貨幣,但也有經濟學家認為美元的優勢地位不會輕易被歐元取代,主要理由是美國資本市場的規模及深度既大且廣,流動性也高,美國的證券市場規模幾乎是歐盟總和的二倍,短期內歐元很難超越美元的地位。
另一個問題是,如果世界各國的央行或投資機構逐漸調整美元資產持有的比例,紛紛把美元轉換為歐元,歐洲的貨幣種類減少之後,歐元的交易量大增,將導致歐元的升值,也將使得全球外匯的波動性升高。不過,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歐洲單一貨幣整合的過程中,還有許多困難必須克服,而且也並非所有的歐洲國家都可以達到馬斯垂克條約的標準,以便同時加入歐洲單一貨幣系統,由於各國未來將只有財政政策,而不再有貨幣政策,因此,可能偏向於採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因此未來新成立的歐洲中央銀行勢必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而歐聯各國的財政部長對於歐元的匯率都有不同的意見,要整合這些意見是非常浩大的工程。
四、歐元對未來的影響
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十一個國家自1999年1月1日開始將成立歐洲中央銀行並發行歐元(Euro),正式進入歐洲貨幣同盟(European Monetary Union)時代,預計公元2002年歐元將完全取代加盟國的貨幣,成為至少超過三億人口地區的通用貨幣,歐洲貨幣同盟的成立,象徵歐洲經濟大一統理想的初步實現,對歐洲前途乃至世界均勢具有關鍵性的影響,而歐元誕生也將挑戰幾十年來美元在世界上無可匹敵的地位,進而對全球金融體系造成結構性的改變。
在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歐洲從戰後廢墟展開重建,德、法等國家基於經濟利益考量,在1951年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嗣於1957年德、法、義、荷、比、盧六國簽署羅馬條約,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正式邁入經濟統合的階段。由於歐洲共同體的成立,使歐洲各國能迅速消弭因戰爭造成的歷史恩怨,並在經濟利益的基礎上重新展開結盟合作。歐體經過數十年的發展,西歐各國相繼加入,其規模日益擴大。但相較世界其他地區的發展,美國經濟一直獨占世界龍頭地位,日本經濟也快速崛起壯大,再加上新興工業國家急起直追,使歐洲共同體各國備感競爭壓力,進而激發出團結自強的意識。
自1980年代中期開始,歐洲共同體醞釀產生深化經濟整合、成立單一市場的構想。經過多年發展與反覆折衝,在1992年簽署馬斯垂克條約,決定成立歐洲聯盟,同時,揭櫫建立「單一貨幣」的最終理想目標。各國同意最遲在1999年1月1日前成立歐洲中央銀行,邁進歐洲貨幣同盟。1993年11月歐盟正式成立;1995年歐盟成員擴大為十五國;1998年5月初歐盟召開特別領袖會議,確認有十一個國家將參加貨幣同盟,且1998年7月將正式成立歐洲中央銀行,1999年1月開始發行歐元,並在3年內全面取代加盟國貨幣,實現單一貨幣的目標。儘管目前英國、瑞典、丹麥、希臘等尚在抵制或未符合加入條件,但預料遲早仍將納入貨幣同盟。而依據1997年6月阿姆斯特丹協定,歐盟未來將進一步納入東歐國家,屆時,即將達成歐洲經濟大一統局面。
回顧歐洲經濟整合的漫漫長路,能有今天此一劃時代的發展,關鍵就在於歐洲人民由歷史認同所逐漸凝聚而成的歐洲公民意識,以及各國政府領導人能夠摒除一己之私,一國之私,犧牲部分國家主權及短期經濟利益,致力推動史無前例、艱鉅無比的經濟統合工程。事實上,依據馬斯垂克條約,歐盟國家要加入貨幣同盟的先決條件,須達成物價平穩、財政健全、長期利率及匯率穩定的四個一致性標準,為此,部分加盟國付出高昂的代價。例如,法國及德國原本處於長期經濟衰退及高失業率的困境,但為達成加盟標準,必須持續採取緊縮財政及貨幣政策,結果造成經濟衰退及失業的更形惡化,在1997年,法國國會提前改選,總統席哈克領導的執政黨大敗,由在野的社會黨組成聯合內閣,在此之後德國舉行地方選舉,執政黨亦遭到重挫,總理柯爾的地位亦岌岌可危,但是,這些政治變數始終沒有動搖各國邁向單一貨幣的決心與意志力,因為絕大多數歐洲人相信,歐洲國家的大團結,有助於歐洲,因此短期的犧牲當然值得。
歐元誕生後的影響,極可能迅速反映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加入歐洲貨幣同盟的十一個國家總人口達三億人,GDP接近七兆美元,金融交易量佔全世界近三分之一,皆與美國規模相當,這種可觀的經濟力量,使得歐元具備與美元競爭國際貨幣領導地位的條件。因此,在歐盟領袖正式宣布十一國邁入貨幣同盟後,包括馬克、法郎等歐洲貨幣的匯價皆大幅揚升;世界各國央行亦相繼表示在歐元發行後,可能將部分美元外匯準備改為歐元,不少專家預測在3到5年內,歐元即可能佔有與美元相當的市場,而歐元的強勢也將引導世界資金流向歐洲,加速歐盟國家經濟的發展。
從政治的角度來看,歐洲貨幣同盟若運作成功,則歐洲國家勢必更趨團結合作,歐洲社會也將進一步加速融合,假以時日,在共享主權思惟與集體意識的催化下,歐洲邁向政治大一統的局面,亦是可以預期,這必將是劃時代的歷史盛事。
而同樣值得注意的是歐元對民間確立「歐洲公民」身分的決定性作用,雖 然《神根公約》打破了歐洲人民的地域界限,但不同的貨幣令他們身處歐洲卻時有「外國人」的感覺,歐元流通則令歐洲各國人民更緊密地互通, 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歐洲公民」;歐盟委員會的調查顯示,歐元區國民普 遍認為,歐元將增強他們的「歐洲意識」,有助創造共同的「歐元文化」,學者認為,這將加強歐洲人的向心力,從而為歐洲一體化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但反觀海峽兩岸,雖然過去十年來,台、港、大陸兩岸三地以很快的速度進行經濟整合,但卻因為政治歧見以及彼此外交、軍事的抗衡,使經濟整合的凝聚力量受到嚴重侵蝕。我們也期盼,今後海峽兩岸應以歐盟為師,摒棄對抗的思考,化異求同,加快經濟整合的工程,並在此一基礎上,逐步邁向和平統一的目標。歐盟十幾個國家種族、文化、語言差異至鉅,都能克服困難,獲致今日可觀的成果,希望藉著歐元對未來的影響,來帶動兩岸的未來性,畢竟兩岸比起歐洲更是同文同種。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