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劇本讀後感
這篇劇本雖然存在諸多煽情字句,也都帶有曖昧的性意識,但這也刻畫出人性的真實面,作者用這樣的筆法來呈現他的反戰思想以及男人與女人的戰爭,文字上描繪出女人對男人的挑逗,更能發揮讀者的想像空間,以便能更清楚的了解到為何在雅典和斯巴達戰爭中的男人們會化干戈為玉帛,展開和平談判,其中闡述最清楚的就是在衛城外女弄男的橋段,麥瑞妮藉著不斷的挑逗賽尼西亞,希望迫使男人們完成她們祈求和平的心願,而女人在對男人的抗爭時,也透過文字的表達,更能引出女人們長期累積的埋怨與不滿,因為劇中的女人改變她們以往的態度與作為,轉變成潑辣的悍婦,目的都是希望她們的丈夫能夠不要再打仗,都回家陪老婆和孩子。
而只看劇本就會較專注於故事的內容及走向,但是較不會受作者觀點的影響,因為當看完一個段落後,還能再仔細思考其中所投射出的概念及旨趣,會產生不一樣的創意激盪,雖然書中呈現出反戰思維和性別間的戰爭兩個中心思想,但從整個故事的鋪陳來看,事實上是因為反戰思維,才導致性別戰爭,而反戰思維的起因又是因為女人們希望丈夫不要再打仗了,應該要多關心老婆和小孩,因此那兩個中心思想是互為因果的,而再從文章的脈絡來看,事實上女人仍具依賴性,因為她們只是希望丈夫能趕快回到她們身邊,而在她們對抗男人的當中,也有好幾個例子證明女人有不顧一切的和他的男人私下交好,因此從整個劇本來看還是就男人的觀點在描述。
整個劇本的走法是以喜劇方式呈現,因此雖然是在表達嚴肅的反戰思維,但內容讀起來還是非常輕鬆,尤其是在一開始利西翠妲和其他女人的對話中,都是以活潑的方式來作成迫使男人停戰的決議,因此就整體而言作者是用輕鬆、生動的筆法來勾勒出整篇文章的脈絡。
二、影片讀後感
影片所呈現出來的影像,觀眾完全只能被動的接受,因為影像一幕一幕出來的太快,也沒有較多的時間可以去分析,因此只能專注在演員對劇本的詮釋上面,因此演員本身的喜怒哀樂就都會對觀眾產生渲染力,觀眾的情緒會隨著演員的肢體語言和臉部表情起伏,尤其是在麥瑞妮挑逗塞尼西亞時,更比文字的鋪陳來的有說服力,當時麥瑞妮的風騷不止征服了塞尼西亞,同樣的也征服了男性觀眾的心,因此影像的呈現會比文字的描述更具衝擊力,而在利西翠妲和警察局局長爭辯的時候,演員所演出的女人就是顛覆傳統女人的形象,反而是據理力爭和勇於抗辯的,這也透過影像給予觀眾不同的感受。
影片所呈現出的反戰思維和男人與女人的戰爭比文字的描述更為鮮明,因為是演員演出來給觀眾欣賞,因此自然比較具體化,觀眾也不用費心從抽象的概念中去構思劇情發生時的情況,但這也會僵化觀眾的思想,也扼殺了我們的想像空間,使我們的創造力受到限制,就如同迪士尼是所創造夢想的工廠,但當他把需要人們想像的東西都具體化後,人們就會對其產生依賴心,以後碰到跟迪士尼所創造出來的東西有不同時,就會認為這個東西是不對的、是不應該存在的,因此把這個道理反映到這部影片上,就可以看出影片跟劇本最大的不同點。
影片呈現出來的喜劇張力,效果是比文字來的大的,因為劇本只能用文字來表達喜劇效果,但是影片則是能藉由演員的臉部表情、肢體語言和說話聲調等等來製造出喜劇效果,遠比劇本來的多元化,而影片中佈景的陳設更充滿後現代主義的意念,佈景的色彩充滿童話感覺,而且整個圖像也代表著明顯的性意識,且影片中也呈現很多「拼貼」的效果,例如:劇中扮演警察局長的演員,臉上就畫有中國戲劇中丑角的妝,因此看影片所要看的不只是演員的表演,更可由此見到導演的用心。
三、結論
本書利用喜劇的手法來展現出反戰以及男人與女人的戰爭這兩項主旨,輕鬆但又不失嚴謹,嚴肅但也不失活潑,不管是劇本的描述,還是影片的演出,都各有不一樣的效果,因此參照兩者,才能真正體驗出心得感想,而內容中反戰的思維至今歷經了千百年,但卻仍不退流行,依然是現在人們最長提到的話題,若是現在的戰爭都能像故事中那樣以喜劇收場,那真是一大幸事;書中內容透過兩種不同的呈現方式,雖然都是就同一故事而言,但卻會令人產生迥然不同的感受,看完劇本和影片後,也才能品嘗到其中的滋味,因此無論是劇本還是影片的表達都使這篇文章產生不同的面貌。